“洼3-洼8管道漏磁检测作业数据下载完成,试验过程顺利,确定了DN100管道的漏磁检测器开展管道内检测的条件,接下来要总结好经验。”11月6日,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储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梁彦超介绍说。据悉,本次DN100管道内检测作业,先后完成机械清管7次,几何变形检测作业1次,漏磁内检测作业1次,是小口径管道检测技术的突破。
此次该小口径管道漏磁检测技术研究实验的顺利开展,实现了辽河油田范围内首次对DN100口径管道开展漏磁内检测研究的零突破,为拓展管道内检测技术覆盖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贡献。
针对油田公司管网负荷高,老化日趋严重等实际现状,该公司调查研究得知,在历年管道失效案例中,小口径管道占比超过80%,因此,攻克小口径管道内检测技术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重点攻关项目。
该公司成立以储运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历经1年的时间,先后完成了组织制定方案、踏勘备选管道进行、开挖摸索确定管道路由、测量采集各项工艺参数等工作,同时依据施工现场特点,设计并制造可移动式收发球筒,为检测器改造和顺利开展漏磁作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此次技术研究最核心的难点问题是要在内径仅为DN100的管道体内,改造出具有极高通过能力检测器。针对DN100管道工况,该团队集中全力投入到对漏磁检测器的优化改造中来,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该团队敢于试错,据理力争。首先要克服管道内部空间受限这一致命因素,“麻雀内脏”虽然变小了,但磁力效果和通过能力必须要得到充分保证。经反复测算、论证和牵引实验,最终设计采用双磁铁结构并增加涡流检测单元,使检测器的通过变形能力由9%管道外径提升至14%管道外径,置信度达到90%,在充分保证检测器通过能力的前提下,极大提升了对金属损失缺陷检测精度。
此次作业采用氮气作为动力源,这是此次作业存在的另一个不稳定因素,为克服超速气爆等现象的发生,该团队通过在现场实际的摸索推断,经多次调整参数后,最终探寻出最优背压值,有效控制了检测器运行速度,确保了检测器的稳定运行和数据有效性,提升了此次检测作业效果。
下一步,公司技术团队将进一步总结此次检测研究实验经验,形成小口径管道检测技术,做好该类管道内检测技术储备和应用推广。
球友会app官网 上一篇: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 攻关技术让管道安全 下一篇:临盘厂油气集输管理中心巡护站:长输管道“开门”行动